您可以想像一個星期只「嗯嗯」一次的感覺嗎?您知道嗎?根據台灣乳酸菌協會調查發現高達10萬名的


小學生有嚴重的便秘問題,甚至一星期只排便一次。長庚兒童醫院的研究也發現,因便秘而就醫的兒童


中,有三成四出現體重過輕、生長遲滯或肥胖等生長異常狀況,可見便秘絕對不僅是一件「嗯不出來」


小事,它可以反應兒童的飲食與生活習慣,當孩子有便秘的問題,也意味著他的營養狀況可能不及格


喔!


我的小孩有便秘嗎?請「辨質地,觀徵狀」


 


很多家長以為小孩每天都有「嗯嗯」就沒有便秘的問題,然而,要確定小孩是否有便秘的情況,您可以


觀察以下幾個症狀:


• 每星期排便少於2、3次,且持續2星期




• 解便困難,需用力解便或糞便較硬,有時會擦損肛門而滲出血絲



• 排便後仍然覺得肚子脹,沒有辦法排便排得很乾淨



• 長時間每天每公斤體重排便量少於五公克



• 不論排便次數多寡,糞便是何種形狀,即使有腹瀉表徵,也可能是宿便



• 幼童最常見的症狀是肚痛、腹脹、哭喊,或害怕去洗手間



• 其他臨床症狀:食慾不振、體重增加緩慢…等。




當兒童有嚴重便秘的問題,容易導致胃腸、神經系統功能紊亂,甚至影響中樞神經系統,干擾大腦功


能,出現焦慮、記憶力下降、注意力分散及思維遲鈍等表徵,而影響小孩的生長和智力發育。


 


孩子便秘的原因




  便祕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疾病症狀,不管大人或小孩都可能深受其苦,除了大腸結構異常等遺傳或疾病因素外,追究起來,有時匆忙的生活形態往往就是病因,可分為:


 



常見便秘原因:



(1) 飲食不均衡:孩子進食的份量太少,或飲食多為魚肉、蛋類等酸性食物,甚至以精緻食物(如油炸食品、速食等)為主,以及蔬果吃太少或喝水不足等原因,會影響腸道的菌叢環境(好菌少、壞菌多),或消化吸收後食物殘渣或纖維少,使大腸運動緩慢,水分被吸收過多,造成大便乾燥或形成硬節的粒狀便。
(2) 生活習慣不佳:不常運動、生活不規律和缺乏按時大便的訓練,都容易導致便秘。尤其是學齡兒童常因無清晨大便習慣,上課時憋住大便,造成排便不順的現象也十分常見。
(3) 心理情緒問題:兒童受到突然的精神刺激,或缺少運動和情緒低落,會抑制胃腸蠕動,導致腸壁肌肉乏力而便秘。有兒童受到父母強制排便等不當的引導,反而厭惡排便,形成「習慣性便秘」。
(4) 藥物:許多藥物會抑制大腸蠕動,引起便秘,例如止咳藥、碳酸鈣、胃藥等。經常灌腸和服用瀉藥,會使腸道的敏感度減弱,加重便秘。
遠離便秘一二三


許多人以為只要多吃蔬菜就可以改善便秘的問題,然而,有些人便秘的問題需要透過「飲食營養」、「運動」與「規律的排便習慣」三管齊下才可以改善。


 


1. 飲食營養可以「三多」:纖維多、好菌多、喝水多



多攝取膳食纖維就像幫我們的腸道多了幾把刷子,可促進腸道蠕動,讓糞便在腸內滯留時間減少,並增加糞便量,有利通便。然而有的小朋友不喜歡吃蔬菜或水果,甚至咀嚼果菜後反而吐出殘渣,而使纖維的攝取量不足。建議家長可以每天利用果汁機,綜合不同種類或含有豐富纖維的蔬菜水果,加入可幫助腸胃消化吸收的優酪乳,打成一杯提供多纖維、多好菌與多水分的營養果汁,幫助小孩改善便秘的問題。
另外,在幫小孩準備點心的時候,可以用具有軟便潤腸作用的杏仁銀耳湯或蜂蜜地瓜湯等點心,並可將含豐富纖維的糙米、燕麥、地瓜等五穀加入白米飯中,都可幫助增加孩子纖維的攝取量。


 


2.適當的運動



  現在城市孩子的活動量普遍較少,所以平日可以多練習加強腹肌的動作,有助於喚醒懶惰不肯動的腸子。簡單的轉腰或後彎曲、身體往前等可以扭轉到腰部肌肉的動作,都有助加速腸蠕動。家長也可以在睡前順時針輕按孩子肚臍周圍,幫助加速腸蠕動。


 


3.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



有時是忘了上廁所是造成孩子便秘的原因之一。3—7歲兒童腹部及骨盆腔肌肉正在發育,排便反射機能不成熟,不知有便意就該上廁所。家長可利用清晨或孩童飯後的「胃結腸反射」,督促小孩如廁,養成定時排便習慣。然而如果小孩不想排便,千萬不可勉強或強制孩子長時間蹲坐便盆。再者,牙齒不好會變得挑食、食欲不振,也會影響到排便能力。因此注意口腔衛生也是相當重要喔



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綺麻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