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象:幼稚園小班


孩子發脾氣有時是有理由的情緒起伏,但您需要讓孩子知道,會生氣是正常的,但是不能亂發脾氣。


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呢?
愛您的孩子,就是要理解他的情緒反應,了解他生氣背後的原因:

1. 孩子無法適時或正確的表達需求時……
孩子因為語言能力尚未成熟,不能明確表達自己的意見,大人如果忽略孩子的需求,孩子就容易以發脾氣做表達,長期下來會造成心裡的不安全感。

2. 當孩子遭遇挫折與不如意時……
此階段孩子自我中心仍然較強,凡事以主觀經驗為中心點,再加上挫折容忍力低,所以,當孩子遭遇挫折或是與他人互動不如己意時,便容易發脾氣。

3. 當孩子疲倦時……
孩子疲倦想睡時,如果不能獲得適度的休息,便容易對事情不耐煩,甚至發脾氣。

4. 孩子無所事事的時候……
孩子天生喜歡探索,對周遭有無比的好奇心,如果生活中常讓孩子覺得無聊、無所事事,過度抑制孩子的思考及伸展,會容易因為不耐煩而生氣。



如何輔導孩子的發脾氣行為?
1. 教導孩子「尊重他人」的權利與感受
通常孩子自我中心觀念較強,比較不會考慮到他人的想法,因此必須培養孩子具有「同理心」及「愛心」。父母平時就可以隨機教導孩子同理他人的遭遇;或是與孩子共讀情緒管理方面的故事書,一起討論;或進行角色扮演遊戲,讓孩子從遊戲中模仿學習。

2. 培養孩子的「挫折容忍度」
每個人應付挫折的能力,就像學走路一樣,需要經過後天的學習才會。建議父母要了解孩子的能力有限,不要給予過高的期許與壓力;請容許孩子失敗,同時也讓孩子了解失敗是可能的。例如:在本月「人際EQ我最棒」單元裡,巧虎因為找不到玩具而發脾氣,這時,對於「找不到東西」的挫折容忍是巧虎需要學習的,在巧虎發脾氣的當下,巧虎的媽媽以包容的態度來引導巧虎,遷怒妹妹並不能解決問題,再藉著同儕的幫助下,讓巧虎一步步的克服挫折感。

3. 協助孩子發展「自我控制」的能力
必須培養孩子凡事能為自己負責,不依賴他人的觀念。如果孩子不懂得有些事情是必須自己負責的,那麼當他想依賴的人無法適時的伸出援手時,孩子自然就會感到生氣、憤怒。因此,請您要適時、適度的放手,讓孩子自己去做,例如:吃飯、穿衣、穿鞋、收拾玩具等這些孩子已經會做的事情,培養孩子的責任感、不依賴。

4. 讓孩子「轉移注意力」
當孩子發脾氣時,可以先轉移孩子的注意力,以減少孩子發脾氣的次數。但事後還是要對孩子發脾氣的原因進行正確的輔導,讓他能夠理解並控制。

5. 給孩子「適當的規範,並堅守約定」
在自主的前提下,與孩子訂定規範,並請孩子務必堅守約定。也就是大人提供大方向,細節交由孩子決定。例如:規定孩子一個月只能吃兩次漢堡,孩子有權自己決定哪兩天去吃,如果超過兩次的話,那下個月就不能再吃了。

在了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之後,我們應該冷靜下來思考如何面對孩子發脾氣的行為。其實除去生理因素,孩子會亂發脾氣,與大人管教方式也有很大的關係。建議家長多跟孩子討論問題解決的方法,多了解他的感受、他的想法,有問題若能及早糾正,是可以避免孩子養成任性的傾向。也請您以身作則,避免在孩子前亂發脾氣,為孩子樹立良好的典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綺麻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