呂素美-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兼任講師



「孩子不見了!」對每位家長來說,都是非常恐怖的事。當您找不到孩子,就算只有三、五分鐘,都會心急如焚,忍不住一面大叫孩子名字、一面哭了出來;等最後孩子的身影又出現在您眼前的那一剎那,心情遽轉為欣喜若狂,整個心才放了下來。這一連串心情轉折,單是想像,就夠讓人發抖的;若您曾遭遇過一次,相信絕對不想再有第二次。

請相信,「媽媽不見了!」對不識東西南北、弱小無助的孩子來說,其恐怖、害怕程度,絕對高於您十倍以上!有些孩子還因為驚嚇過度,而有好長一段時間會做惡夢呢!



孩子走失,先檢討大人的疏忽
其實,大人要認清:不讓孩子走失是大人的責任,不是孩子自己的。有些父母經歷到孩子失而復得,在欣喜之餘,卻「啪!」的一巴掌打向孩子說:「誰叫你亂跑!」已飽受驚嚇的可憐孩子,他此時需要的是大人的安慰與保證,不是責罰,反而是大人需要好好反省自己。畢竟孩子還那麼小,搞不清楚身在何處;再加上身材矮小,看不到哪兒是媽媽剛剛試衣服的地方,慌亂之下,為了尋找媽媽,可能越走離媽媽越遠而不自知;還有,碰到問題時,孩子也不像大人有經驗,而懂得如何解決及自保。所以,帶孩子外出,大人要隨時盯牢孩子、拉緊孩子,別只顧自己忙自己的事,卻期待孩子能自動跟緊您。要知道,在孩子眼裡,他覺得新鮮的事可比大人還多呢!



平時教導預防走失的方法不可少
大人除了要負起不讓孩子走失的責任之外,還有一項責任,就是在平時要教導孩子預防走失的安全守則,或者萬一走失時該如何應對。

在預防方面,首先,可視孩子的年齡,逐步教孩子學會說自己的名字、父母的名字,大一點的孩子也可練習背誦自家電話號碼、家中地址等。有些父母會讓較小的孩子戴上小手鍊,上刻有孩子的姓名、家中電話與地址等,或者在約束不易的孩子口袋裡,預先放進寫了相關資料的小紙片,以備不時之需。

其次,利用每次帶孩子外出時,再三跟孩子強調並演練「拉著媽媽的手」、「不要看到東西就自己跑開,要帶媽媽一起去看」,讓這樣的行為模式內化成孩子外出時的行為準則。平時在家也可以利用和孩子玩扮家家酒的機會,讓孩子練習。


 


明確告訴孩子走失時的應對方式
您可以將以下的處理準則轉化成對話內容,或善用扮家家酒、角色扮演遊戲,教孩子演練萬一「媽媽不見了」他該怎麼辦。讓孩子練習:
1、 相信媽媽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丟下他,雖然害怕,但要鎮定。
2、 留在原地,不要亂跑,讓媽媽來找你。
3、 有陌生人問時,記得提醒孩子留在原地,告訴對方:「我找不到我媽媽,我在這裡等媽媽。」,若對方主動要帶你去找媽媽或打電話,也要堅持留在原地,可以請對方去代為尋找,而不要跟著走。
4、 如果是在百貨公司或車站等公共場所,可以尋求店員、站員或警察等「穿制服的阿姨、叔叔」協助廣播尋人。此時別忘了清楚的說出「我是○○○,我找不到媽媽」,讓大人有辦法給予協助。
5、 對媽媽的特徵做適切的形容,比如:有沒有戴眼鏡、長髮或短髮、左臉頰有顆痣、皮膚黑黑的、矮矮的、穿黑色衣服……等。


也許您是很小心的人,自信絕不會讓孩子走失這樣的恐怖事件,發生在您和孩子身上。但是「狀況」常常就發生在一瞬間,教導孩子走失時的應對措施,絕非緊張過度,我們寧可備而不用,也不要有任何發生遺憾的可能。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綺麻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